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相威课题组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Li Xiangwei's research group
li.xiangwei@sjtu.edu.c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副标题

我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课题组由6名工作人员及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老龄人群等为代表的重点人群健康有关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重点人群发病因素研究、环境健康与重点人群健康的交互作用研究,基于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究等。

We are from the School of Global Health at the Chinese Centre for Tropical Diseases Research,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ur research team consists of 6 staff members and multiple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Our primary research focuses includ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ies related to key populations such as the elderly. This includes research on disease factors in these populat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opulation health, and biomarker studies based on multi-omics technologies.

内在能力:预测心血管病的“健康密码”

Association of intrinsic capacity wit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spective study in UK Biobank / 内在能力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联

Robinson Ramírez-Vélez, Maria Iriarte-Fernández, Guzman Santafé, Armando Malanda, John R Beard, Antonio Garcia-Hermoso, Mikel Izquierdo

PMID: 37434422   [IF=9.1]           

【主要发现】

1.内在能力下降与新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内在能力下降会增加CVD死亡的风险。

【研究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提出了内在能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个体所有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强调其对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对于内在能力与中老年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数据,涵盖了443,13037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该队列于2006-2010年开展基线调查,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风险因素,并采集心血管疾病、癌症、全因死亡等结局事件。

2.暴露因素

本研究分析了七个生物标志物(疲惫、睡眠问题、视力问题、听力问题、体重丢失、握力下降、步速缓慢),组成内在能力的四个功能领域(心理功能、感觉功能、活力和移动性),计算出总内在能力评分(范围为0[较好内在能力]+4[较差内在能力])。

3.结局

CVD死亡;

CVD发病,包括高血压、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血管疾病、房颤/房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

4.统计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与死亡和疾病的关联。

【研究结果】

1.基线特征

本研究共计纳入443,130例参与者,男性占45.90%,平均年龄58.4岁。在基线期12.18%的参与者自报疲惫、26.40%睡眠问题、4.23%视力问题、25.49%听力问题、7.60%体重丢失、19.56%握力下降、15.34%步速缓慢。最终内在能力评分为0的人数为14933233.70%)、1的人数为16071936.27%)、2的人数为8645819.51%)、3的人数为329837.44%)、4的人数为136483.08%)。

1.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图片

2. 内在能力与新发CVD的关系

总体上,随着内在能力评分的升高,发生CVD的风险也在增高。如在男性中,相对于内在能力为0的参与者,内在能力评分为1234的参与者的HR分别为1.1195%CI1.08-1.14)、1.2095%CI1.16-1.24)、1.2995%CI1.23-1.36)、1.5695%CI1.45-1.69)。同样,在女性中也是如此。另外,本研究又按照年龄将人群分为三组:37-55岁、55-65岁、65岁以上,发现类似的结果。

图片

1.内在能力与新发CVD之间的关系。

2. 内在能力与CVD死亡的关系

总体上,随着内在能力评分的升高,发生CVD死亡的风险也在增高。如在男性中,相对于内在能力为0的参与者,内在能力评分为234的参与者的HR分别为1.3195%CI1.18-1.44)、1.5695%CI1.38-1.76)、2.1095%CI1.81-2.43)。同样,在女性中也是如此。另外,在不同年龄组(37-55岁、55-65岁、65岁以上)也发现类似的结果。

图片

2.内在能力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发现,内在能力下降与新发CVDCVD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监测内在能力,可以早期识别CVD风险,为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这一发现对全球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这些观察结果是否反映了因果关系。

文章分类: 团队活动论文分享
首页                     关于我们                      科研方向                       发表论文                     联系/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021-63846590-776408
联系邮箱:sghepi@foxmail.com或 li.xiangwei@sjtu.edu.cn
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