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相威课题组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Li Xiangwei's research group
li.xiangwei@sjtu.edu.c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团队简介 Team Introduction

副标题

我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课题组由6名工作人员及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老龄人群等为代表的重点人群健康有关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重点人群发病因素研究、环境健康与重点人群健康的交互作用研究,基于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究等。

We are from the School of Global Health at the Chinese Centre for Tropical Diseases Research,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ur research team consists of 6 staff members and multiple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Our primary research focuses includ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ies related to key populations such as the elderly. This includes research on disease factors in these populat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opulation health, and biomarker studies based on multi-omics technologies.

超重反而护命?BMC Medicine揭示:BMI与衰弱的"矛盾关系"

Relationship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frail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 中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虚弱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Kulapong Jayanama, Olga Theou, Judith Godin, Andrea Mayo, Leah Cahill, Kenneth Rockwood
PMID: 36280863 [IF=7.0]

【主要发现】

1. 无论是在横向还是纵向上,超重状态与更高的衰弱水平有关。

2. 在非衰弱人群中,2级和3级肥胖可能与更高的死亡风险相关,但是在中等或重度衰弱人群中,肥胖则是死亡结果的保护因素。

3. 在肥胖状态和衰弱的关系中,体脂百分比起着中介作用。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攀升,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虽已明确,但其对老年人的影响呈现复杂的"双向效应":一方面可能增加共病风险和功能衰退,另一方面又可能通过维持骨密度等机制产生保护作用,形成所谓的"肥胖悖论"。虚弱作为老年健康的核心指标,其与肥胖的关联尤为复杂,既有传统认知的"消耗型虚弱",也存在"肌少性肥胖"等特殊表型。目前关于体重指数(BMI)与虚弱关系的研究仍存争议,BMI的健康效应可能因个体虚弱状态而异。本研究旨在揭示高BMI与虚弱的关联机制,评估不同虚弱程度下BMI对死亡率的差异化影响,并首次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体脂率,探讨其在BMI与虚弱/死亡率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老年人群的精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1. 研究人群与设计

本观察性研究分析了两个队列的数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和欧洲健康、老龄化与退休调查(SHARE)。

2.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

NHANES研究纳入2001-2002、2003-2004及2005-2006队列中年龄≥50岁且体重指数(BMI)≥18.5 kg/m²的参与者。因占比过低(N=78,1.2%),剔除BMI<18.5 kg/m²者;另排除虚弱指数(FI)数据缺失(N=246)及死亡率数据缺失(N=9)者,最终纳入6,062人。

3. 欧洲健康、老龄化与退休调查(SHARE)

SHARE研究采用第一波(2004-2005年,2019年4月3日发布的7.0.0版本)中BMI≥18.5 kg/m²的≥50岁参与者。剔除BMI<18.5 kg/m²者(N=293,1.2%)及失访(N=5,093)、FI数据缺失(N=165)和死亡率数据缺失(N=235)者后,共23,875人纳入分析。

4. 结局指标:虚弱、死亡率

两组数据均采用虚弱指数(FI)评估虚弱状态。FI计算公式为存在缺陷数/总缺陷数,范围0-1,值越高表明虚弱程度越重。按0.1分增量分为4组:FI≤0.1(非虚弱)、0.1<FI≤0.2(极轻度虚弱)、0.2<FI≤0.3(轻度虚弱)、FI>0.3(中/重度虚弱)。两组数据均评估10年全因死亡率风险。

5. 统计分析

BMI与FI关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以非标准化β系数及95%CI呈现;BMI与死亡率关系:按FI分层进行Cox回归,以风险比HR及95%CI呈现;体脂率中介效应: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分析BMI与体脂率关联,采用单中介回归模型检验体脂率对BMI-FI关系的中介作用。所有模型调整年龄(连续变量)、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状态、吸烟史,及教育水平。

【研究结果】

1. 基线特征

在这两组数据中,体重指数较高的参与者往往是更年轻、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离婚/分居或从未结婚、以及没有工作的人,而且往往收入较低,FI得分较高。

图片

2. 高水平BMI与衰弱的关系

横断面分析考察了2001-2006NHANES队列和SHARE1轮调查的体重指数和衰弱指数。纵向分析考察了SHARE1轮调查的体重指数和SHARE6轮调查的衰弱指数。横向结果显示NHANESSHARE两组数据皆显示,与BMI正常组相比,BMI≥25.0kg/m2的三组与衰弱水平的关系存在差异,且BMI越高,衰弱程度越严重。纵向分析结果:SHARE组显示,第一波的人群BMI水平越高,第六波衰弱程度就越严重。

图片

3. 不同衰弱程度下,高水平BMI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FI0.1 SHARE 参与者中,BMI35.0 kg/m²者相比正常 BMI 者,其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在 FI 介于 0.20.3 的参与者中,BMI 25.029.9 kg/m²(SHARE)和 30.034.9 kg/m²(NHANES)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正常 BMI 者。在 FI>0.3 的参与者中,BMI 25.029.9 kg/m²(NHANES)和 25.034.9 kg/m²(SHARE)者的死亡风险也显著较低。

图片

4. 双能 X 射线吸收仪(DXA) 测量的体脂百分比作为 BMI 与虚弱和死亡率关系的中介因素的影响

NHANES组收集的数据显示,体脂百分比与BMI具有相关性,且衰弱程度越高,相关性越大。

图片

此外,在调整协变量后,较高的体脂百分比与较高的虚弱症显著相关。在额外控制 BMI 后,脂肪质量百分比仍然与虚弱症呈正相关。

图片

单一中介模型分析显示,BMI 对虚弱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存在。BMI 25.0–29.930.0–34.9 ≥35.0 kg/m² 时,其对虚弱的总影响中,分别有37.5%10% 5% 是通过体脂百分比的间接路径实现的。没有发现体脂百分比在 BMI 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图片

【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状态与中老年人更高的虚弱水平显著相关,同时揭示了BMI与死亡率之间复杂的“肥胖悖论”现象。研究首次通过体成分分析证实,体脂率在BMI与虚弱关系中起关键中介作用,但对死亡率关联无显著中介效应。从临床角度看,研究结果支持对中老年人群实施差异化的体重管理策略——在警惕重度肥胖带来的死亡率风险的同时,需审慎评估适度超重对虚弱个体的潜在保护价值。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体脂分布、肌肉质量等体成分指标的影响,并关注肥胖相关虚弱的具体分子机制,以优化针对不同虚弱状态个体的干预方案。


文章分类: 团队活动论文分享
首页                     关于我们                      科研方向                       发表论文                     联系/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021-63846590-776408
联系邮箱:sghepi@foxmail.com或 li.xiangwei@sjtu.edu.cn
办公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