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课题组由6名工作人员及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老龄人群等为代表的重点人群健康有关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重点人群发病因素研究、环境健康与重点人群健康的交互作用研究,基于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研究等。 We are from the School of Global Health at the Chinese Centre for Tropical Diseases Research,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ur research team consists of 6 staff members and multiple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Our primary research focuses includ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studies related to key populations such as the elderly. This includes research on disease factors in these populat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opulation health, and biomarker studies based on multi-omics technologies. |
携手全球专家,共绘全球健康学院新蓝图 ——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隆重召开2024年6月16日,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隆重召开。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Martin Taylor,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Yvon Le Ma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要领导和部处负责人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法国、英国、瑞士、瑞典、美国、澳大利亚、老挝、泰国、尼泊尔、阿联酋、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2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方向的师生们。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主持。 陈竺院士作了题为“发展全球健康学科,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是培养我国具有全球视野战略人才的基础,也是助力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重大举措。自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以来,国际卫生体系专注于控制传染病,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使全球健康概念的形成。近年来,中国对全球健康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在消除天花、脊髓灰质炎和麻风病等传染病方面取得显著成就,通过完善的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体系,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二是有效控制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成绩显著。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迅速透明地公布信息,与国际专家合作进行病毒溯源,实施了有效的隔离措施,控制了疫情传播。三是在慢性病防控方面,中国通过健康中国战略和防治规划,提高了全民健康意识,有效控制了慢性病死亡率,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健康目标做出了贡献。四是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卫生合作项目和医疗援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提升卫生水平,构建健康丝绸之路。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为全球提供了抗疫物资和疫苗,分享了抗疫经验,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为了如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陈竺院士最后提出4点倡议,一是全球各方应携手参与全球健康行动,努力降低全球健康不公平性;二是全球研究机构、医学院校需联合开展创新研究,为控制传染病和慢病的全球蔓延提供新工具;三是各国政府要承担国家责任,不断推进能力建设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四是各国人民需交融不同文化,以系统和发展思维构建现代文明社会。 沈洪兵院士指出,五年前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共同创建了全球健康学院,旨在通过教育、研究、社会服务,为提升全球健康公平性而培养高层次全球战略人才,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全球健康挑战提供了人才储备。回顾这五年,全球健康学院在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多个标志性成果,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开创性学院。今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展望未来,希望学院抓住契机,继续扩大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全球健康人才,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探索疾控中心与医学院校 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全球公共健康贡献力量。 范先群院士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拥有128年的办学历史,拥有200余位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人才。当前,医学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的临床专科标杆,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五年前,在陈竺院士的关心及多位领导的支持下成立全球健康学院,确立了全球健康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五年以来,全球健康学院展现了在推动全球健康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率先建立全球健康与全健康教学体系,通过多国联合实践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澜湄地区国家合作成立“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分享中国经验;开发全健康治理能力评价工具GOHI指数;创办国际期刊Science in One Health及Global Medical Education;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向未来,医学院将继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制定并践行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规划,构建多元、可持续的全球健康教育和研究体系。 朱新远副校长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不断聚焦国家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优势,坚持“四个面向”,在战略层面实施“大健康”行动计划,通过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全健康协同研究,先后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希望本次研讨会以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深入探讨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路径,为全健康领域和促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Martin Taylor对全球健康学院在培养全球健康领导者、推动创新研究及分享中国经验方面的贡献表示赞赏,他强调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期待学院在培养未来的全球健康领导者、推动全球健康创新研究方面继续努力,并在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和知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努力应对全球健康挑战,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高福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全健康理念强调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平衡和优化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75%的新兴及再发病原体源于动物,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H7N9的起源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等威胁以及环境变化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均体现出运用全健康理念解决人-动物-植物/环境交界面复杂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他呼吁社会各方应采取行动,做好应对未来疫情的准备。 会议期间,在领导专家们的见证下,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世界公共卫生联盟全健康(One Health)工作组秘书处隆重揭牌,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全球健康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二是举行了医学院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聘用仪式,促进学院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人才与学术交流,将为学院带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三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续签,展示出双方共建全球健康学院的信心与决心,预示着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四是国际期刊Global Medical Education(《全球医学教育》)创刊,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标志。这一开放获取的英文科技期刊,将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和未来医学人才发展提供一流的交流平台。五是面向与会专家介绍学院五年以来的丰硕成果,对外充分展示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全球健康学院五年以来的成果,更向世界传递了医学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能够继续引领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分类:
SGH
|